• 周六. 4 月 20th, 2024

发现珀斯

西澳华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微信公众号:findperth

很快,澳洲宠物猫要被完全圈禁!一旦走出家门就会被重罚!竟然是为了挽救4亿澳洲生灵!

人人都知道,澳洲人非常重视宠物的地位,以至于很多人都说,宠物在澳洲生活仿佛生活在天堂一般!
 

 
甚至于澳洲还有很多专门为宠物设立的法律,比如不遛狗属于违法行为,虐待动物更是完全零容忍。
 

 
谁都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对宠物无限宠爱的国度,
 
有一天也会出台限制动物自由的法令!
 
没有错,你家的宠物很快就要不能随意出门了!
 

墨尔本的东部的Knox议会很突然的提出了一项政策:
 
要求养人对实施管制:
必须确保自家的宠物
不会以任何理由出现在住宅区域外。

按照Knox议会的说法,只要是在自己住宅范围内,哪怕是咪跑到房顶上也可以接受,趴在围栏上也可以接受,可一旦跨过围栏,你家的就惹祸了!
 
在听到这个新政的时候,社区内的居民炸锅了,这不是侵犯了我家咪的自由权吗?
 

 
凭什么要把它们圈禁起来!
这是对动物保护法的一种亵渎!
 

如果不说个数据出来,可能大家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对这个政策嗤之以鼻。
 
据统计,澳大利亚家庭养宠比例全球领先,
 
超过62 %的澳大利亚家庭拥有宠物
其中38 %是养狗人,
29 %是养人。
 

 

虽然不是所有家庭的宠物都会外出,但这种不尊重也会让人感到不满。

 

这时候有专家站了出来,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或许在一定程度上,

 

圈禁牺牲了它们的自由权,

可换来的却是上亿生灵的存活!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我们面前软萌可爱的宠物,一旦离开家后,可能会瞬间化身为冷血的顶级捕猎者!
根据统计数据,在澳大利亚约有380万宠物
其中散养、有机会到户外的宠物占比71%!
也就是说三分之二的宠物只要想出去,就可以到外面。一天24小时都在室内的咪仅占很小的比例。有的人会说了,宠物也一样有自由啊,想出去就让它出去嘛。但是这些宠物
真的会像大家想的那样
只是出去逛逛而已、散散心而已吗?
这些在外面四处游荡的宠物
每年会杀死3.9亿的野生动物!
一只宠物每年平均会杀死186只野生动物!
被杀死的动物中,超过半数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其中不乏一些濒危的鸟类!

一只宠物 + 一只流浪

上百只燕鸥无法正常栖息繁衍

在澳大利亚西南部,有一种叫做白燕鸥的鸟,这种鸟身形不大,羽毛是白色的,在澳洲很多地方都是濒临灭绝的状态,在新州、昆州更是几乎没有。2011年就已经被澳大利亚政府列为重点保护动物。
在澳大利亚Mandurah区域一处白燕鸥保护基地,
野外摄像头记录到一只灰色的宠物
在夜间先后两次试图进入保护区
而此时正值白燕鸥的繁衍期
这只宠物后来被保护中心的工作者抓住,担心它还会偷偷跑出来威胁到燕鸥,它被严格控制在室内,不能外出。当地政府特意发了一条公告要求主人看好自己的宠物,严禁散养。
但是可怕的事情依旧发生了,时隔半月,一只白色的流浪闯进了保护基地,摄像头记录到它至少6天夜里闯进保护基地,有时候同一天夜里会进入多次。
工作人员将它控制住时,发现它是一只做过绝育的,说明它至少是有过主人的宠物,绝不是野。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受到白频繁攻击和狩猎的影响,
保护基地里的成年燕鸥死去了6只
每只都是连头咬断……
幼鸟死亡多达40多只
最终这个上百只的燕鸥群
一只雏鸟也没有留下……
这就是我们眼中软萌可爱的小宠物做出来的事情。
 
咪外出,就会一改画风,严重威胁到了澳洲的生态平衡!
 
一只家的威胁同样足以使得
上百只鸟无法正常繁衍生息
不仅仅是鸟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都在咪的捕猎范围内。
而没有绝育的咪外出以后,很容易会出现野大量繁殖的情况。
 
而野恰恰是澳洲政府或者说澳洲生态环境最痛恨动物之一!
 

为了削减野的数量,澳洲政府下达过大规模屠杀令,下过毒药,还尝试过圈禁。
 
就是为了限制这一物种的大量繁殖和频繁扩大活动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纯野被限制了,可是宠物带来的野数量增多却没法限制!
 

不得已,政府只能出此下策,将咪圈禁起来。
 
而且咪也没有那么大的活动量,即使一直在家中生活,也可以开心舒适。
 

 
还有一个原因:
一直养在室内会比散养寿命更长
平均寿命散养咪的4倍!
毕竟不外出就不会沾染很多疾病,也不会被寄生虫盯上。
 
不论是出于对自家咪的关爱,还是对其他生物的保护,圈禁或许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还有一点,这条法案不是提案,而是确定要在今年的10月份开始执行了,届时如果大家没有严格遵守的话,不仅咪可能被抓走,自己的钱包还可能面临重创!
 

尽量还是让咪在室内快乐的生活吧!安安稳稳的他不香吗

分享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

微信公众号:aozhoufeiho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