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1 月 22nd, 2025

发现珀斯

西澳华人生活的百科全书,微信公众号:findperth

73年前,一艘远洋游轮把4000名儿童送来澳大利亚,接下来,他们开始了黑暗的人生….

澳洲是儿童的天堂

那只不过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好的时代。

而对那些生错了时代的孩子来说,这里是比地狱更暗不见光的囚笼,奴役了他们的整个童年和人生……

若不是David Hill在接近人生的尾声时,写下了这本《The Forgotten Children》(《被遗忘的孩子》),也许大家都不会再知道这段让人发指的黑暗历史

故事还要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说起。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元气大伤,从经济到社会稳定都面临着严重的考验。于是,许多英国人纷纷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副关于澳大利亚的宣传画:

在遥远的南半球,

有一个水土丰饶的地方

叫做澳大利亚

那里被称作“明日乡”

一波又一波无法忍受贫瘠的英国人,纷纷踏上了开往澳洲的邮轮,希望从那里开始新的生活。退伍的军人、牧师,还有许许多多穷尽一生买了船票的穷人……

在这些开往澳大利亚的邮轮中,还有一些非常特殊的成员:一帮没有父母陪伴的,独自远行的孩子。

他们是英国政府在二战后实行的“儿童移民计划”的一部分。

 

纷乱的战争夺去了很多战士和平民的生命,也让许多孩子就因此成了孤儿,被收养在福利院中。

另一方面,混乱的社会中,年少的女性被强奸或者别诱奸的案子也很频繁。未婚生子在那个年代的英国是不齿的,也是体面的高贵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当这些未婚女子生下孩子后,就会有政府工作人员强行把这些孩子从母亲身边抢走,送到福利院。

毫无疑问,这些孩子也就从一出生,就被迫成了孤儿。

一时间暴涨的孤儿数量,让本来就负累重重的福利院雪上加霜。这些每天都要吃饭,要上学的孤儿,成了政府很想甩掉的包袱……

于是,政府想出了“儿童移民计划”,既然英国养不起这些孩子,不如把他们送到遥远的殖民地,在那边生机勃勃的新土地上,这些孩子或许能活的更自由自在。慈善机构积极地响应这个号召,纷纷开始给这些年幼无知的孩子描绘美丽的澳大利亚:

“那是一个绵羊比人还要多的国家,那是一片阳光普照的仙境。那里有摘不完的新鲜水果,吃不完的面包,还有捡不完的金子。去那里,你可以过上童话里的幸福生活!”

这些在贫苦日子中长大的孩子,一听说阳光面包和水果,就抑制不住对这片土地的向往,纷纷答应加入这场儿童移民大军。

 

除了这些孤儿,还有一些贫穷的父母也把孩子送到了慈善机构的手里,他们实在无力抚养这些孩子,希望给他们的人生一个新的选择。

1945年,就这样,几千多名满怀憧憬的孩子,陆陆续续登上了开往澳大利亚的邮轮。

从英国到澳大利亚,这艘远洋邮轮要航行整整6个月。这帮孩子是通过最便宜的方式来到澳洲的,6个月漂洋过海,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坎。很多从来没有做过轮船出海的孩子,在第一天就开始排山倒海地狂吐不止。刚开始,还有随行的修女、牧师照顾和安慰,后来生病的孩子越来越多,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

漫长的航行中,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吃了吐、吐了吃中越来越虚弱,病到高烧也无人照料,最终昏睡后再也没有醒来。这段英国政府试图抹掉的历史,能查询到的蛛丝马迹太少太少……

David Hill是当时那群孩子中的其中之一,据他回忆,每隔几天,身边就有一个孩子奄奄一息,他不知道这些病重的孩子被带到了哪里,但再也没有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

 

经过6个月的煎熬,这艘远洋邮轮终于抵达了位于西澳Fremantle港,这些幸存下来的孩子们看到阳光灿烂的澳洲,兴奋极了:“澳洲果然是阳光普照的仙境!”

他们吃着教会送来的面包,畅想着新的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生活的确如描绘的那般美好。这些孩子们换上统一的制服,一起生活在教会学校。一日三餐都不愁,还有整洁明亮的集体宿舍。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能吃饱睡好,就已然是天堂。

除了上课,他们还会跟着老师们去体验农活,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挤奶了,那一头头肥壮的大奶牛,是在英国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玩意儿。

 

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着。随行的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孩子们踢球、阅读学习的美好画面,然后离开澳洲,回到英国写下了关于这群儿童移民在澳洲的美好生活报纸上这一幕幕和谐的画面,也让英国百姓对英国政府和澳洲政府的这一善举深表赞赏。

于是越来越多的孤儿和贫苦人家的孩子被送上了远洋邮轮,期待澳洲的美丽人生。从1945年开始,大约有4000名儿童安全抵达了澳洲大陆,开始新的移民生活

 

可是,让这些孩子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快乐总是那么短暂。当媒体收起了相机之后,他们的生活就开始慢慢改变了……

 

面包牛奶没有了,每天能有一顿稀粥就不错了。根据David Hill回忆,他们在农场里每天都能闻到蜜糖的香味,可是那不是给他们吃的,也许是给奶牛吃的。

“大人们情愿把这些蜜糖扔进牛槽,也不会分给我们。”

而平时作为课余活动的农活体验,也慢慢占用了他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这些孩子甚至被迫一天十几个小时在田间干农活,帮忙除草、采摘。烈日当头也不让休息,谁偷懒就是一顿毒打……

后来他们才知道,这种课余活动叫做“童工”。

 

男生被迫在农场干活,女生则被关在纺织厂。和孜孜不倦的纺织机一样,这些女孩子也不被允许休息,旁边有许多“老师”,负责监督她们用最大的效率完成工作,不然,就又是忍饥挨饿的一天。

这些才十二三岁的孩子,被统一管理在了所谓的天主教会学校中。实际上,这里就是囚禁童工的血汗工厂。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疼爱的孩子,在这个举目无情的陌生国家里,被没日没夜地压榨着劳动力。

真所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如果身体上的压榨还能够忍受,那接下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就彻底将这群孩子毒害了。谁也不敢相信,这群男童女童还要面对一群最可怕的禽兽:恋童癖。

学校开始组织这些孩子表演各种节目共大人们愉悦:唱歌、舞蹈、格斗,甚至一些孩子的世界里不应该存在的行为……

参加这些演出的孩子,会有额外的食物,这是孩子们最向往的奖励。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份奖励的代价是什么。

 

据David Hill讲述,当时的Fremantle简直就是恋童癖的天堂。远洋邮轮一下子送来了几千个孩子,让这片荒芜的土地一下子有了生机。这些没有父母保护的孩子,在恋童癖面前,简直就是裸露在饿狼面前的一块肥肉……

他来到澳洲时12岁,是这群孩子中年纪偏小的。当时瘦弱的他在第一次被一个陌生的牧师带走时,根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他只知道自己是在老师的眼前被拉走的,然后被带到了一个房间里,被暴力地扯下裤子,然后……

这样的经历,一次一次重复。他哭着向老师求助,得到的却是一脸漠然。

在他的记忆中,他周围的同学们很少有能幸免的。大家都是因为一点吃的被拐骗,然后遭遇了不可描述的对待。当时很多同学在被性侵完之后,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而一些懂点事的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的反抗带来的却是惨无人道的性虐。

他隐隐地感觉到,有一些熟悉的同学,再也没有回到宿舍里。不断有孩子永远地离开,又不断有孩子满怀憧憬地住进来。

这个曾经也让他们幸福过的教会学校,在未来的记忆中,不过是个免费的劳工营和恋童癖的欢乐场……

David Hill在熬过那段最黑暗的时光后,有幸长大,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他在ABC工作的时间里,试图去查找关于那段历史的文件资料,发现真的很少。有一份难得的文件上面,有关于儿童移民的蛛丝马迹:

在1956年,曾经有人向政府报告了英国移民儿童在澳洲当地被性虐的事件,但是这封报告却被封存了起来。政府本来有机会停止这场悲剧,但是他们没有……

没有父母亲人,也失去了政府的保护,这些被骗来澳洲的英国孩子成了真正刀俎下的鱼肉,他们撕心裂肺的哭喊的没有人听到,他们也逃不出这个教会学校的天罗地网,或者说,逃出去了,不过也是一个更黑暗的世界……

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性虐和剥削中活下去,等到18岁成人的那一天,永远离开这个地狱……

这些离开教会学校的年轻人,大多也只能选择沉默。因为他们想要在澳洲继续工作和生活,还需要依赖教会学校的许多支持,因为那是唯一能证明他们合法身份的机构。沉默久了,大家也都有了正常的生活,更少有人愿意提起这段黑暗的往事来搅乱自己难得的平静生活

可是儿时的阴影是一辈子的,这些从出生开始就披上了悲剧色彩的孤儿,不应该遭遇这样不公平的人生。政府欠他们一个道歉,而有些事情,再不说出来,就真的晚了。

David Hill作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今天71岁。他是当时的儿童移民中年龄较小的一个,大多数来的都是他的哥哥姐姐。当他开始写作这本《被遗忘的孩子》时,与他还保持联系的一些孤儿同学,有1/4都已经去世了。当他正式出版这本书时,这群受尽艰苦的孩子,超过一半都已经尘归尘,土归土。

当年那群无辜又无知的孩子,如今都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童年那些莫名的迫害,成了他们一生都无法抹去的阴影,在临死之前,他们只想要一个道歉。

 

David Hill的这本著作,让一向把儿童保护和人权奉为圭臬的澳洲、英国各界大为震惊。谁都想不到曾经媒体上天堂般的移民生活,背后竟然有如此肮脏不堪的真相。

一次次的调查和取证,也让这段他们不愿承认的黑历史越来越清晰。至此,儿童保护组织已经正式提起诉讼:要求政府承认自己有失考虑的战后移民政策,在12个月内,向这些受害者道歉,并作出赔偿。

斯人已逝,对于那些还建在的受害者来说,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日也不多了,即使有赔偿,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一个道歉,虽然弥补不了他们受过的伤害,也算是临终前最后的告慰了。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